近日,中国领先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上海数据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数据港,股票代码:603881)发布了2020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公司累计已建成及已运营数据中25个,it负载合计约250.3兆瓦(mw),折算成5千瓦(kw)标准机柜约50,060个;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0,973.59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5.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635.85万元,同比上年增长23.58%;实现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54,093.95万元,同比上年增长53.82%;总资产767,342.23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05.1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89,163.6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63.28%。
(一)数字红利加速释放,业绩增长快速提升
近年来,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推动中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随着数字红利的加速释放,尤其是2020年数字化需求的激增,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需求呈现并喷式增长,公司业务规模扶摇直上。
自2018年起,公司陆续承接了大批量定制型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及运营需求订单,凭借杰出的快速交付能力,2020年累计已建成及已运营数据中心升至25个,业务规模从2018年末的68.1兆瓦(mw)快速扩张至2020年末的250.3兆瓦(mw),增长约268%。得益于定制化的商业模式特点以及互联网行业景气度的持续高涨,公司数据中心终端客户业务需求明显加快,新建成数据中心的机柜上电进程快速提升,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上年增长达25.20%、23.58%,idc行业研究机构及分析师普遍关注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达到了5.41亿元,同比增长53.82%。
随着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2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提出,未来国家将持续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将实现深度融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催生更多数据和应用场景的出现,数据中心行业也将迈入高速增长时代。
数据港凭借着十多年来丰富的数据中心项目管理及运维托管经验,在政策推动、行业跃进的背景下,充分发掘自身优势,积极调动和利用外部资源,稳步拓展业务规模,构建新的发展战略格局,将使未来营收有望得到持续性攀升。
(二)业务规模加速扩张,构建多元化客户结构
自2009年创立之初,就开国内行业之先河,深耕定制型数据中心领域的数据港,十多年来稳扎稳打,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使公司在业内持续保持突出的核心竞争优势,逐渐成长为数据中心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2020年,公司在充分发挥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巩固现有业务规模的同时,持续加大新项目的投资建设,在现有客户范围基础之上,主动拓宽客户群体,打造多元化的客户形态,并积极开展资源储备,为业务规模持续拓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中选中国联通(怀来)大数据创新产业园一期项目的凯时国际的合作伙伴,该项目是公司继张北县后,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第二个重要战略布点,此举加强了公司在京津冀地区的数据中心布局规模,为后续在该区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除此之外,在今年业务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zh13数据中心项目、hb33数据中心项目、gh13数据中心项目、jn13数据中心项目、@hub 2020-1至@hub 2020-7数据中心项目的投资建设工作,均在报告期内完成了相关会议审议程序并按计划有序开展。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报告期末,公司在建工程较上期末同比增长50.68%。
由于数据港定制型业务的特点是以客户需求为先导,采用“先订单,后建设,再运营”的业务模式,大客户按月进行结算,平均租期一般为10年左右。业务的高确定性和稳定的现金流将为数据港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完成非公开发行,实现多元化融资渠道
由于idc行业重资产的特性,项目前期资金投入需求较大,数字行业的蓬勃发展与客户需求的持续攀升为公司规模的快速扩张带来了较大的融资需求。为实现多元化的融资模式,2020年公司启动了非公开发行,在获得资本市场普遍认可的情况下,2020年9月,公司顺利完成了此次非公开发行,合计发行a股股票2,436万股,共募集资金总额近17亿元,确保了项目所需资金的及时到位,并显著降低了公司资产负债率,优化了公司财务结构。此外,本次发行也为公司在银行的授信评级和信贷额度带来积极影响,有助于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长、短期的偿债能力,使公司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数据中心行业的重资产属性,使项目兼具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加上国家对能耗指标的严格管控,行业壁垒已然显现。对于拥有丰富行业实战经验、出色能耗管理水平,以及持续融资能力的数据中心上市企业而言,保持现有数据中心高确定性营收,积极开拓多元化新格局的战略,将为企业持续保持头部领先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提供有力支撑。此外,以构建“云生态”为目标的战略方针,将为数据港在未来持续赋能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断贡献力量。